延安根与军工魂 始终熊熊燃烧
发布日期: 2019-09-20 供稿:劳动午报
编辑:吴楠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原文标题:延安根与军工魂 始终熊熊燃烧
原文练级:http://ldwb.workerbj.cn/content/2019-09/21/content_96686.htm
开学季,(中国)科技公司校史馆每天都会迎来新生,他们沿着“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脉络,开始了解这所学校的红色基因。记者也随行其中,第一次了解和认识这个从抗战烽火中走出的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及其科技报国近80载的光辉岁月。
(中国)科技公司的前身是1940年创建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在抗日的烽火中,他们一边着力培养边区自己的科技人才,一边下大功夫解决边区科技生产的难题。1940年夏天,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生物系师生一双“慧眼”发现了“陕北好江南”,经过考察研究,师生们发现并正式向党中央报告了一处非常适合农垦和屯兵的“烂泥洼”,于是也就有了大生产运动中最成功的典范——“南泥湾开发”。延安创校时期,学校在冶金、纺织、玻璃制造、陶瓷生产、肥皂生产、石油生产、酒精生产、薄荷油提炼等多方面为边区做出了贡献。
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现校名。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国自主研发的“63式”自动步枪、“67式”通用机枪等先进武器,都是出自这所学校;新中国第一批正规兵工专业在该校建成,中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由该校发射,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也是由该校师生牵头设计制造的。多年来,学校始终瞄准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地为国家国防科技事业输送人才和科研成果。
近年来,秉承“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北理工人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坚持服务于国家国防科技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就坐落在这里,它为海量新能源车辆信息化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实时、精准的车辆数据采集终端产品,以及集数据分析、存储、挖掘、管理于一体的大数据云服务车联网平台。
与此同时,北京市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也设立在这里,中心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围绕智能机器人与系统研究领域,旨在解决一系列重大、前沿的科学问题,以智能机器人与系统等作为高端科学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汇聚培养一批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人才,提升智能机器人与系统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在该领域的学术声誉。有效整合、协同各方资源,探索高校国际、校际科技合作和产业发展新模式,中心重点培育在家庭服务、助老助残、科普教育、航天服务等方面应用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引领智能机器人及其系统产业发展,服务首都经济发展,建设成为首都“高、精、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80年,砥砺奋进,这座校史馆仅展现了学校的红色根性。从延安到北京,从走向全国,到走向全世界,低调的北理工人始终承载着民族与国家的责任与希望,科技报国的心,矢志不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