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提升大学治理效能

——(中国)科技公司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纪实

【编者按】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2020年9月,学校成功举办了建校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下一阶段,学校将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之际,为全面展示学校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砥砺奋进、辉煌北理”系列专题报道,营造昂扬向上、激情进取的良好氛围,凝聚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矢志一流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

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坚实保障。实现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新时代要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五年来,(中国)科技公司党委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打造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学校整体事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科学统筹,“大部制”推动机构协同高效运行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为优化机构职能,建立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学校党委于2018年8月启动实施“大部制”机构改革。本着统筹任务、统筹资源、统筹机制的目标,在本次机构改革中,学校设置管理机构、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科研辅助机构和服务支撑机构4类机构;梳理整合相关职能,针对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科研、计划财务、资产实设、合作发展、后勤基建、监督执纪8个版块,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大统筹”,推动形成“管服分离”,实现机构协同高效运行。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学校党委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真正做到了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实施机构改革后,部门之间的联动进一步加强,逐步形成教学、科研、平台等资源向人才优先保障的工作机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杨静说道。“大部制”改革将人才引育、平台建设、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统筹,有效解决了部门协同中的“焊缝”“枷锁”,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以队伍建设工作为例,“大部制”改革有利于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使其更好地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同频共振。五年来,学校新增选两院院士5名,“四青”人才数增长7.6倍,人才集聚效应和倍增效应凸显。

“改革后,学校构建形成全口径预算体系,资金链形成闭环,全校预算执行进程加速,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计划财务部综合室主任韩兴杰谈道。推进“大部制”建设,并非传统意义上对部门的简单合并,而是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部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统筹职能配置、提高运行效能,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清晰、监督监管更加有力,从而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自2018年成立计划财务部以来,学校推进整合式创新,聚焦资金的统筹、计划、募集、执行等关键环节,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了“双一流”建设、学科发展、财务、教育基金会、招标采购等各版块的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我们已累计为11个专业学院、研究院和中心的百余个课题组、研究团队提供了20多万个机时、12万个样品的分析测试服务,年均支持实验课程和培训30余门次……”谈到分析测试中心为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时,中心综合室主任高培峰如数家珍,自豪满满。在这场大改革中,不仅是管理部门,教学科研机构也因职能统筹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为推动存量资源优化调整,避免形成科研资源“碎片化”和“孤岛现象”,学校有效整合了教学科研资源,于2016年成立分析测试中心,并于2019年12月将原微纳技术中心并入,进一步提升公共实验平台的专业化服务保障能力。五年来,围绕学科发展新方向,学校还前瞻布局建设了微纳量子光子实验中心、先进材料实验中心等高水平实验平台,持续构建分层分类的实验平台体系,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数据治理,以信息化赋能“智慧校园”建设

20200920114732546440.jpg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建设“智慧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现代化发展、实现教育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途经。五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手段,助力信息化建设转段升级,“智慧校园”初具雏形。

“做好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好数据治理,要从学校发展战略需求出发,通过融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资产管理、计划财务等业务工作,服务学校科学管理和决策。”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康慨说道。当前,学校以数据治理为牵引,针对主要业务开展“一数一源”的数据确权工作,已经形成涵盖学校8大版块500余张表格的较为完备的数据标准体系。

通过深入开展数据治理,学校各项业务流程进一步简化优化,以信息化推动管理流程再造的成效日益凸显,“智慧化”逐渐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显著特征。公文处理、会议组织、督办工作、出国审批等事项的线上办理,大大提高了各项事务的处理效率,减轻了师生在校园中的“奔波劳累之苦”,各环节工作人员在线实时处理签批流程,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它解决了传统考核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极大简化了教师填报工作量和核对数据的流程,极大方便了学院掌握教师工作情况,实现了数据的智能查询与统计,为管理工作精细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于绩效考核平台,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衡靖用了两个“极大”予以评价。近年来,学校还建立了一站式数据填报平台,构建了“一次采集、多业务共享”和“以确认代替填报”的数据采集和使用模式,已成功应用于研究生奖学金申报,服务部分试点学院开展绩效考核,取得了较好效果。

“这是我第六年在教学中使用‘乐学’平台了,但这次的感觉完全不同。”谈起疫情期间使用“乐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师胡耀光感触颇深。除了对业务流程的“再造”,信息化建设也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学校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开发上线了用于师生健康信息填报的应用程序,服务校园疫情防控,还采用自主开发的“乐学”平台进行网络授课,有效保证学生的课程学习不受影响。正是得益于学校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在接到在线开课的通知后,广大教师才能够第一时间响应,依托在“乐学”平台上积累的教学经验,很快做好了春季学期课程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自疫情暴发以来,“乐学”平台新增近4000个教学班,基本涵盖了本科、研究生全部课程,服务了30000多名学生。

2020年以来,学校抓住疫情期间大规模开展网络教学的新契机,加快推进教学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整合“乐学”与“云录播”等多个平台,全新打造“延河课堂”,并与新上线的“i北理”APP深度融合,支撑构建“数据共享、知识互联、群智协同、教育智学”的育人新体系。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统筹各类资源,实现校园空间与数字空间无缝衔接,构建高效、便捷、智能的信息化体系。

重心下移,“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_76A8577.JPG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切入点。2019年5月,学校党委结合“双一流”建设发展实际,正式出台《关于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五大改革举措为重点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

瞄准“优质理科”建设目标,学校与化学与化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和物理学院3个试点学院,签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责任书,正式启动改革试点工作。在充分考虑试点学院发展的差异性、特色性基础上,实施“一院一策”,学校与学院共同研究制定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放管服”举措。在下放学科、人事、教学和科研等事权的同时,学校同步下放财权,强化监督指导,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多年来,高层次人才引进一直是制约学校理科发展的瓶颈。实施校院两级改革以后,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更有底气,条件支撑方面更有话语权,学科优质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院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物理学院院长姚裕贵谈道。在此次改革中,物理学院立足发展实际,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统筹与协同联动,2020年完成19人次新体系教师招聘,新增6名“四青”人才,获得学校年度“队伍建设专项奖励”,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改革有力整合了学院优势资源,也帮助相关老师更好地树立科研信心,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化学学院青年教师冯旭东这样表示。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基层教学组织的活力也得到进一步激发。“将教改项目下放到学院评审,可以更高效地开展同行评议,不但能让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还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的资源调配能力。”在谈及改革带来的影响时,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物理学院教授王菲认为在同一专业领域开展评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教改的实质内容,有利于发现可能产生重要成果的教改项目并实现精准支持。

“一年来,学院着力推动制度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学院二级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更实了,教学科研团队等基层学术组织越来越有活力。”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陈珂对改革带来的活力释放深有感悟。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了学院事业发展,这其中的关键是推动了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张加涛也表示,“改革进一步巩固了人才培养在学院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科研融合互促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医药分子科学与制剂工程’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在‘拓医’方向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学院取得的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为学院“松绑”,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持续完善提升,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此基础上,学校党委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试点,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向深处、落到实处,持续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


面向未来,学校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切实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