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松懈!严防守!北理工人筑牢防线、守护家园!

日前,北京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个别区零星病例均在可控范围,本轮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要不松懈、严防守坚决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为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第一时间住校工作,同心抗疫,同力克艰,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校园。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教职工、学生志愿者坚守在各自抗击疫情的岗位上,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

“越是艰险越向前”

1.png

“命令来的第一时间,我没有犹豫,我是党员,感谢组织的信任,我坚决服从。”5月19日,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郝佳馨收拾好行李准备到指定工作区域入住工作,她心中最放心不下就是还不到3岁的孩子,但父亲那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嘱托,坚定了她舍小家顾大家的决心。

入住工作后,郝佳馨负责每日了解学生们的身心状况,协调解决他们的问题和需求。虽然,郝佳馨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但全新的任务和形势,她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调试好心理状态、做好防护、适应环境……用良好的状态把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梳理数据、熬夜讨论、协调处置……虽然常常凌晨三、四点才能休息,但“坚守岗位”已经成为每一位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北理工人坚定的信念。

在工作中,郝佳馨和同事们迅速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以满足同学们的生活需求。为此,他们不仅要随时关注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还要划分点位、落实分工,不断搜集各方面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反馈,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每个人都在努力。”这句话激励着郝佳馨。

共筑抗疫“心”防线

2.png

“有时一通电话就是一个小时,每当谈话结束,同学们真诚地说‘谢谢老师’时,我都会感到十分欣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王浩说。

5月中旬,当接到学校通知后,王浩马上收拾行李,入住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此后,王浩每天进行着高强度心理辅导的工作。

作为心理专业的教师,关心同学们的身心状态,为大家提供心理支持是王浩的主要任务。有的学生因为身体不适,而产生焦虑情绪,王浩就会逐一和他们通话,缓解他们内心的不安;有的学生因为长时间封闭管理而感到烦闷,他也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虽然不能面对面交流,但王浩靠着一次次的电话沟通,向学生们传递着心理上的支持,时刻调节同学们的情绪状态。

此外,学校心理中心还每天通过线上方式,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健康的服务。这些丰富的心理辅导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也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了大家自我调节情绪的本领和能力。

作为一名党员,王浩始终践行党员使命,在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毫不犹豫,奔赴一线!

3.png

近期,北京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学校实施封闭管理,张益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名北理工培养的青年党员干部,他迫切的希望能在关键时刻为学校贡献力量。

5月20日晚上,张益川突然接到学校命令,要求他入住工作,他毫不犹豫就接受了任务。家人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他奔赴一线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个时候,一听到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瞬间感觉那股北理工人的热血就燃烧了起来。”

撰写会议纪要、工作简报等工作材料、做好各类信息汇总统计是张益川的工作日常。入住工作后,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张益川克服困难、加班加点,从“两眼一抹黑”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快速进入了角色。每天工作结束后,张益川都要对全天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时常在岗位上坚守到最后一刻。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与你同在,让我们风雨同舟、共克时艰。”这是张益川“一对一”与学生交流时最常说的话。每当看到学生受到自己的鼓舞时,张益川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温暖的“楼长妈妈”

4.png

“我是共产党员。清澈的爱,只为我们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学生。”5月19日下午,正在修改学生毕业论文的王美玲,接到学校紧急通知,需要她即刻赶往学校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简单装了几件换洗衣物,随便吃了几口饭,王美玲就奔赴学校住校工作,担任了丹枫C宿舍楼“楼长”。

丹枫C宿舍楼有642名女生,从2层到10层共有175个宿舍,学生数量不仅多,而且覆盖了精工、睿信、管理、数学、外国语等多个学院和书院,年级从大一到大三,还有研究生。为了实现快速响应、落实细节、保障到位,按照学校工作要求,王美玲带领同事建立起楼长、层长、宿舍长的网格化工作体系。物资配送级级分送,坚决不跨层、不聚集。楼里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设立了8个楼层党小组和1个先锋队,支委们深入到同学中开展服务,队伍形成凝聚力。

5月24日的早晨,王美玲正在组织同学们进行核酸检测,突然接到报告,一位女生腹疼。她和辅导员们快速赶到现场,发现学生疼得直冒汗、不能动弹。王美玲马上启动应急预案,按流程向学校报告,并派人提前到校医院办理手续,找来轮椅推着学生前往就诊。王美玲全程陪伴在学生身边,帮她擦拭头上的汗水,和她聊天分散注意力,直到学生看完病回宿舍休息。

“我相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北理工人同心聚力、共克时艰,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王美玲如是说。

站在守护学生的最前线

5.png

“为了学生的安全,就要严格确保自己的健康,服务学生不能留有一丝隐患!”4月23日以来,家住北京的精工书院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综合室主任张盟初为了确保自身的健康状况,就未曾离开过校园,一直与学生们在一起。

5月18日,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学校部分学生们需要在宿舍“居家”健康监测。张盟初在担任副楼长期间,开启了为学生“白+黑”的抗疫战斗。白天,张盟初要协助楼长和书院领导,组织落实学生核酸检测100%和健康监测100%,要和辅导员们一起为学生配送三餐、发放各类物资,全力保障学生的生活需要。晚上,张盟初还要参加、召开各类工作会议,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事项等,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面对疫情,张盟初坚定地站在了守护学生的最前线。

疫情防控,让温暖与学生相伴。张盟初经常利用学生们做核酸的间隙,随时随地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大家的困难,解答大家关注的问题,关心陪伴身体不适的同学,耐心疏导有困惑情绪的学生……她用自己爱学生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大爱无声,师德无痕”。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只要我们北理工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我们就会赢,我要守护好学生们,守护好美丽的北理工校园。”张盟初说。

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微信图片_20220601150130.png

“同学,请扫二维码登记”“同学请稍等”“再来四五个同学”……早上八点,曹俊维已经站在核酸检测点前维持引导秩序。

“我有的时候一天最多要站五、六个小时,晚上回宿舍就觉得腿很酸痛,这时候想想导员和那些后勤的师傅们,心里除了感动,更是由衷地钦佩。”面对疫情,曹俊维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学生党员志愿者,尽己所能为校园抗疫做贡献。

“这几天,只要打开微信运动,步数排行前几名的全都是我们的辅导员们,有的导员甚至一天走四万多步。我想给他们减少点微信运动步数,别让他们总是霸榜。”风趣的表达中,曹俊维十分感动。

作为书院的学生骨干,曹俊维和小伙伴们还经常从身边小事做起,帮助同学们理性思考、鼓舞士气。他还发挥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大家的合理诉求及时上报,协助老师积极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化需求。

“丹枫园这里住着的或是我的同窗好友,或是我的学弟学妹们,大家都在一起努力守护我们的家园。虽然我一个人力量很小,但我坚信只要北理工人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上甘岭’战役!”短暂休息后,曹俊维又戴上口罩,站在与同学们最近的地方贡献力量。

为了学生,我很“高兴”

7.png

5月中旬,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学校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作为一名刚刚入职仅两个月的青年教师,高兴第一时间就主动报名加入了教师志愿者团队。“我能多做一分贡献,大家就能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高兴干劲十足。

起初,高兴主要是参与核酸检测服务,在30度的高温下,穿着防护服组织学生们开展日常检测。后来,由于学生生活保障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物资搬运需求骤增,高兴二话没说又加入到繁重的物资搬运队伍中。

在太阳下,高兴和同事们面对堆的几人高的物资,经常一搬就是几个小时。除了体力消耗巨大,手上剌上几道口子也是家常便饭,但在高兴看来,只要“学生的生活有保障就可以了”。

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高兴对自己的研究工作也没有放松,如此连轴转,牺牲的常常是自己休息和吃饭的时间,但他从来没有喊过累。“家里人知道我在为抗疫做志愿服务,还总让我多干点儿呢!”在高兴看来,只要是为了学生,自己多付出一点不算啥。

“希望同学们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很快战胜此次疫情!”

做好学子的“知心医生”

8.png

5月中旬,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一大批校医院医护人员入校工作,护卫师生健康,54岁的内科医生陈元毫不犹疑的主动报名。其实,去年7月,陈元被诊断患有肾病,虽然经过半年治疗,身体已经大有好转,但还是应该多休息,配合用药治疗。但陈元却瞒着家里人,主动报名第一时间住校工作。入校后,陈元才给家人打了电话报了平安。

住校工作后,考虑到陈元的身体情况,她被分派在校医院的门诊,承担全科诊疗与危急病症抢救等工作。在封楼管控的特殊时期,为解决同学们就医的现实困难,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非重大疾病的同学们,将症状、既往病史、现病史等信息统一汇总后,交校医院研判、开药。有时候,同学们症状描述不清楚,陈元和同事们就逐一电话或短信问诊。最多时,每天每人就要诊疗调配二百余人次的药物。每位同学的药品要单独装袋、标记,核对的工作必须格外仔细。药房仅有的一位同事压力过大,陈元在诊疗的间隙,还见缝插针地协助分药、分诊等岗位的工作。“我从来都不觉得辛苦,能给孩子们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就是我最大的责任。”

通过在线诊疗平台,陈元还是学生们的线上“知心医生”,学生在线问诊经常持续到凌晨。为了及时回复,陈元已经习惯睁开眼就看平台留言。

“能够为师生、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力量,是我作为医生和北理工人的责任。在关键时刻,能够冲锋在前,是我作为党员的使命!”陈元如是说。

退伍不褪色的“米大哥”

微信图片_20220601135459.png

“同学,你好,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大家排好队啊,做核酸要保持间距。”

简单的话语,重复千百次,这是良乡校区保安员米龙龙的日常。询问情况、查看证件、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上报人员……一丝不苟只为守好校园疫情防线。米龙龙,今年36岁,是一名退伍军人,2022年初来到北理工担任保安员。

近一个阶段,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守好校门防线的同时,米龙龙又毫不犹豫的服从命令进入校园保障组。每天早晨6点,米龙龙就要到食堂门口等待,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和同事们要将学生们的一日三餐统一装车,配送到北区所有学生的宿舍楼下。“为了保障学生们的日常饮食,我多付出一些是应该的。”米龙龙勤奋认真的工作,得到了接餐师生的称赞,“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谢米大哥的辛苦付出。”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深受部队教育,就是要退伍不褪色。我很喜欢北理工这所红色大学。只要需要我,我就会挺身而出,坚决完成抗疫工作。”米龙龙语气坚定。

为你心中的“北理工味道”

微信图片_20220601135507.png

“疫情期间,我们每天到物流缓冲区接食品原材料,有时候晚上12点来,有的时候凌晨4、5点来,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接。”已经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的杨金树说。

杨金树,1987年来到北理工,负责餐饮工作,至今已有35年的时光。作为东区食堂经理,杨金树的一天从接到食材开始,一刻也不放松。接到食材后,食堂会再进行两次消毒,确保安全。之后,杨金树会制定好食谱,组织食堂员工迅速开始的烹饪、装盒、打包、配送。除此之外,按照防疫要求,杨金树还要组织人员每天对食堂进行餐前餐后共六次消杀,时刻保持着24小时工作的状态。

在校园封闭管理以来,东区食堂承担起良乡校区多个宿舍区一日三餐的保障工作,每天早中晚餐加起来的数量超过15000份。由于每日新鲜食材的品类并不固定,因此杨金树要在最短时间内根据食材情况,科学营养的制定出当日食谱,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出餐任务,这对于食堂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杨金树表示,为了学生们能够吃上安全卫生的可口饭菜,辛苦一点没关系。

“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早日看到同学们能来食堂就餐,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在抗疫一线,杨金树带着对学校和学生们的热爱,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