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各地高校创新方法和载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原文标题:各地高校创新方法和载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学习成果印在脑海融入心中(深聚焦)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11/23/nw.D110000renmrb_20171123_1-17.htm

  “快看!这儿有一枚金色的党徽!”11月7日上午,秋日的(中国)科技公司中关村校区内,从中心花园经过的人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大草坪上一幅由银杏叶构成的巨型画作——一枚金灿灿的党徽和学校办学迁移路线图。

  这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设计学院2017级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组织的一次“奇思妙想”党日活动。他们发挥专业特长、结合所思所悟,用金黄的银杏叶画作献礼党的十九大。源自延安时期的(中国)科技公司是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党围绕使命宗旨创办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生动实践。在金灿灿的党徽旁,学生们用银杏叶还原了学校辗转办学的路线图,也还原了北理工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初心所在。

  回望办校初心,寻找精神原点,找准时代坐标。连日来,全国多所高校创新方法和载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生宣讲团,通过“微课堂”、辩论赛、“给留学生讲解十九大”、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一方面努力做到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报告原文,悟原理精髓,一方面坚持创新学习载体,理论联系实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逐步化作鞭策青年学生前进的强大动力,激励高校学子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读书报国的实际行动中落地生根。

  主动学——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播种机”

  “这次宣讲中,我们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增强政治性,注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懂与弄通十九大精神。”复旦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博士生宣讲团团长、复旦大学哲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田博毅说。

  田博毅介绍,宣讲团成员在两个方面上下足了功夫。一是原原本本地学,一字一句地读,不是宣讲哪一部分就只读哪一部分,而是逐字逐句通读全文,在整体中把握自己所讲局部的深刻内涵,同时对自己宣讲的部分,每个字句都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提,有什么变化,怎么不那样提,等等;二是原汁原味地学,结合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中国和世界,牢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读字面只是第一步,学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核心要义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关键。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组织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宣讲团”分为3个分团,其中博士生宣讲团由具有相关学科背景、较高理论水平的博士研究生组成;理论社团宣讲团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究会、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学生理论社团骨干组成;学生骨干宣讲团由校院两级各学生组织主要骨干组成。陕西师范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团队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多个学历层次,同时聘请了13名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团成员,力求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宣讲、实践锻炼、读书分享及“进班级、进社区”等方式,带动全校学生学深悟透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成员重点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生态文明”“依法治国”“社会保障”“青年责任与担当”等开展主题宣讲,打通学习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达到以同学教育同学、回答同学、带动同学、团结同学的目标。“我们要先学一步,主动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播种机’”,宣讲团团长、武汉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彭思成谈道。

  “青年学子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使命,坚定信念,用理念感染人,用理想鼓舞人,用理论武装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吴建伟谈道。

  生动学——明确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11月4日晚,天津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津大学求实会堂展开激烈辩论,双方就“建设美丽中国,环境保护是观念还是技术问题”展开唇枪舌剑的论战。以辩会友、以辩促学,大家对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认同,一致认为,青年一代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创新载体和形式,开展了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北航朗读者”主题活动,以朗读会的形式表达北航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北航人的智慧与力量的决心。同时,在学校迎来65周年校庆之际,举办“首届学生网络文化节”,鼓励同学们结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校校训的理解,自主创作各种文创产品,营造绚丽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唱响网上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

  在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溯源红色北京革命历史遗迹创作》课程中,商雨晴同学设计作品《五星映生活》,在结构上是一个五角星的立体结构,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赵佳琪同学的剪纸,利用京味元素,将党徽、人物、国旗等有机结合,生动和谐,寓意不忘初心。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翻译风采大赛”,“精准扶贫”“工匠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抢答环节中,选手们两两抢答,准确翻译十九大报告中的各种关键词和概念性短语,充分体现同学们的翻译水准及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领会。

  南开大学的学生邀请来自俄罗斯、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埃及、塞尔维亚、亚美尼亚、意大利、韩国、泰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一道“共话中国与世界”。“党的十九大所制定的中国未来的发展方略,不仅仅是中国的事,也关乎世界。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工作者,有责任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给国际学生。因为留学生是不同国家了解中国、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渠道。中国故事,我们不仅要自己讲,我们还要让那些懂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跟我们一块儿讲!”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立新介绍。

  扎实学——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在秋日明媚的阳光里,白墙灰瓦的下姜村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如江南水墨画一般映入眼帘,村里的“书记小道”两旁,家家户户的围墙上用简笔画展示着习近平同志前来调研时与村民亲切交谈的画面。

  这些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前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联系点——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以及习近平“两山论”的发源地——湖州安吉余村,追寻探访习近平总书记的浙江足迹,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师生们走进文化礼堂,探寻土地流转后集中经营的果园,感受这些年下姜村的变化。

  “希望青年学生紧紧跟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的步伐,牢记自己肩头的责任和担当,在校地合作中虚心学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智慧,将生动的实践提炼为未来发展的能力。”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谈道。

  为了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各高校积极创新办法,力求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岑福雯等同学向学校申请成立“四川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体现了川大学子积极进取、敢于担当、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北京林业大学开展了包括学习宣传“全覆盖”行动计划、主题教育“五个进”行动计划、研讨调研“转作风”行动计划、党建思政“提质量”行动计划、美丽中国“齐助力”行动计划在内的“五大行动计划”,力求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北京林业大学落地生根。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工作于11月4日正式启动,培训结束后,14名支教团成员将赴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活动。培训期间,支教团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选举产生了支部委员会。支教团的同学表示,走到哪里就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到哪里,用爱心、耐心、细心圆满完成支教工作,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外国语大学致力于将专业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西方语系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将小语种专业学习和时政热点学习有机融合,将“中国梦”“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关键词”译成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和荷兰语五个语种;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在演播室开展“党建直播间”活动,以“走进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与我的未来”为主题,邀请校内外嘉宾、留学生代表、党员代表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场内嘉宾和学生党员的交流互动,以及场外记者连线等方式,畅谈“一带一路”以及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全国多所高校还成立网络宣讲团,通过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以生动的形式对党的十九大进行宣讲。“网络宣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是高校一支网络上永不停歇的宣讲队伍,真正成为师生员工‘口袋里的宣讲团’。”中国海洋大学相关负责人谈道。 

 

相关报道链接

【人民网】各地高校创新方法和载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学习成果印在脑海融入心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