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北理工徐更光:装填国防梦 缔造炸药传奇

原文标题:徐更光:装填国防梦 缔造炸药传奇

原文链接:http://www.jyb.cn/zcg/xwy/wzxw/201809/t20180925_1234910.html

  徐更光(1932年-2015年),浙江省东阳市人。著名爆炸理论与炸药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科技公司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公司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技公司力学工程系主任等。先后发明了“8701”“海萨尔”、改性B炸药等十余种新型混合炸药,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项,部委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为推动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年少追梦,锋芒初现

  徐更光,1932年11月生于浙江东阳吴宁镇的小职员家庭,家中子女众多,母亲早逝。徐更光的家庭虽然清贫,但却很有书香气,父亲徐锡如为人热情、忠厚,在当时战乱的年代里也从未让其中断学业。上学期间,徐更光爱好广泛,打球、跳水、书法、画漫画都是强项。他曾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偷偷在下面画了一幅老师的漫画,老师知道后,非但没有批评他,反倒十分欣赏他的绘画,这个“爱好”甚至在他自己成为老师后也保留着。

  高中时期,徐更光更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画宣传画、出刊物、办壁报,宣传政府思想、参与校徽设计、参加业余小乐队,吹笛子,拉二胡,非常活跃。多年后,徐更光在回母校作报告时,仍对当时的事情记忆犹新。

  1951年,徐更光被南京大学和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同时录取,因立志参军,他选择到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学习化工专业。虽然当徐更光入学时,因为政策调整,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的学生并不再有军籍,但徐更光的这个选择却让他成为了中国火炸药领域的学术泰斗。1953年4月,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并入刚刚受命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的北京工业学院((中国)科技公司前身),徐更光也成为了北京工业学院化工系火工品及装药专业的学生。在北京工业学院求学期间,徐更光担任班长,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和谐。1956年,徐更光因学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教师,教授弹药学。在教学和科研的实践过程中,徐更光不断学习和探索,自学了很多引信学、炸药配方和爆炸等方面的知识,这为他今后的科研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8年,全国开始大跃进,面对大炼钢铁的运动,徐更光从科学的角度知道这些都是徒劳,所以并不积极,恰逢学校筹建西山化学试剂厂,在学校的安排下,徐更光担任了西山化学试剂厂的厂长。在这期间,为了工业化批量生产间苯三酚这种珍贵的制图药剂,徐更光仔细研究生产过程,查阅了大量资料,不怕苦、不怕累,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最终成功地用铁还原的办法生产出了新的间苯三酚样品。在与进口的间苯三酚进行对比试验后,在各项指标上均不差,而且成本低廉,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这成为当时北京工业学院在科研生产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贡献,在校内外得到一致赞誉。

  1961年,徐更光重回学校任教,并在导师丁儆的指导和教诲下,坚定了自身奉献祖国、矢志国防军工的决心。“他是一个宽容的人,他指导我、栽培我、帮助我,我才能有今天的成就。”2010年,徐更光曾对记者这样说。作为学校爆炸学科的创始人,丁儆曾批评过徐更光很多次,但他始终明白导师批评的背后是一份坚定的支持。徐更光也不负期望,投身炸药合成、配方设计,工作上废寝忘食,勇于尝试,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军工大师,光芒毕露

  徐更光在炸药研发领域最令人广为传颂的是成功研制了“8701”炸药,然而对他自己来说,津津乐道的却是另一项充满传奇的贡献。1962年,徐更光参加了“032工程”科研组,这也是徐更光首次参加国家和国防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主要任务是研制新型高能炸药,满足核武器研制需要。当时,很多单位都参加了此项工作,北京工业学院将这项工作命名为“032工程”。

  在丁儆先生的指导下,徐更光开始了炸药配方的工作,为了得到更好的配方,他一日三餐甚至连睡觉都在实验室,反复进行试验,认真思考和钻研难点。在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后,以徐更光为主的团队发明了全新的炸药配方,高能塑性炸药(HBJ和HJJ)问世,并且创新选用玻坲胶这种添加剂,解决了一系列难题。然而,这一研究成果最初并没有被核武器研制工程采纳。但是,工程采用的另一家单位研制的高能炸药在使用中,药柱总出现裂纹,成型性不好。最后,还是使用了徐更光用玻坲胶作为添加剂的办法,解决了难题,顺利保障了我国新一代核武器研制取得成功。不过,由于核武器研制的高度保密性,徐更光得知这一消息已是30年后,当听说这一消息的时候,他吃惊之余,没有半点委屈,反而是十分高兴:“要是早采用了HBJ和HJJ效果会更好。但不管怎么说,我的东西国家还是用上了,我很高兴,真的很高兴。”

  1971年,已经是炸药专家的徐更光又参与了一项特殊的国防科研任务,那就是为破甲弹研制新药,这个任务被命名为“8701”。凭借着在炸药领域已经摸爬滚打十多年的丰富学识,两年后,徐更光摸索出用二硝基甲苯(DNT)代替原有“8321”中的4号药的方式,成功解决了炸药的热安定性问题,经过艰苦努力,“8701”高能炸药问世。从1975年开始,“8701”就替代“8321”,为一系列破甲武器提供了高水平的装药。1978年,这一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这是徐更光作为主要研制者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奖励。

  “8701”成功之后,在国内大量生产,但徐更光也发现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地区水质的酸碱性会细微地影响炸药中某种物质的安定性,说明“8701”尚有不足。虽然,已经获得了国家奖励,但徐更光对待科研精益求精,没有停下改进的步伐。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徐更光创造性地为炸药引入了一个缓冲系统,用来自动吸收炸药中析出的酸和碱,从而保证了炸药的长期稳定性。这项研究成果在炸药界引发轰动,徐更光成功地解决了保证炸药长期储存的安定性的世界性难题。“8701”因此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能炸药,被装备在我国多种型号的武器上,直到如今。“8701”的成功,在炸药界创造了一段“传奇”。

  之后,徐更光又先后研制了“8429”射孔弹和602特种混合炸药。花甲之年的徐更光再一次在炸药研究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在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面不断进步,力图缩短我国在军事装备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其中为了提高中低空反导防空水平,我国从瑞士引进了高炮系统,然而弹药技术却无法获得转让,在这种情况下,徐更光再次知难而上,接下了这一新型炸药的研制工作。经过一番艰苦的研究,“海萨尔 PW30”成功问世。1992年,由于“海萨尔PW30”在国防领域里的突出贡献,(中国)科技公司集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徐更光个人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徐更光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当选院士后的徐更光,研究脚步从未停止,20世纪90年代开始,徐更光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改性B炸药配方及装药工艺的研究上,他不仅巧妙地解决了B炸药悬浮液的不可逆增稠这一世界性难题,又发明了低比压顺序凝固装药技术及装药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由于改性B炸药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大口径榴弹的威力提高了30%以上。

  70岁以后,徐更光又继续投入到125破甲弹、水中破障技术、水中兵器、炸药探测技术等科研项目中。“工作给每人以机会,然而,成果只属于那些勤奋、诚实,为工作做出创造性劳动的人。”徐更光说。

  除了不断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作为炸药泰斗的徐更光更具有一份人文情怀。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徐更光开展的改性TNT技术研究,TNT炸药是我国产量最多,也是污染最多、给工人带来损害最多的一类炸药。徐更光在与一线装药工人接触的过程中,亲眼看到工人们所受到的伤害,有工人因为污染严重的装药工作而患上严重的TNT肝炎,甚至中毒死亡。于是从1976年起,他就开始着手研究解决TNT生产及装药工艺的问题,并为此坚持了27年。在这期间,没有人给他下过任务,更没有人为他专门立项,甚至也没有科研经费支持,他凭着自己做人的原则,凭着自己的良心和职业道德,默默地进行着研究工作。最终,徐更光的改性TNT研究取得成功,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量减少了工业废水的产生,大量降低了生产中产生的有毒蒸汽和粉尘的浓度。虽然,这些改进世人知之甚少,但对TNT生产来讲就是一场革命。徐更光彻底解决了TNT生产及装药工艺的问题。

  在六十多年的岁月里,徐更光一心投身于国防科技事业,研发成功新型混合炸药十余种,为中国火炸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走工厂、下基层,在科研的同时也始终关心着一线工人的健康与安全,即使是在重病的晚年,徐更光始终惦念着行业发展和军工事业,他整理了许多资料,想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后人,更是一有精神就和学生讨论科研问题。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徐更光仍诉说着他的爆炸理论与未来的希望。

  言传身教,严师慈父

  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徐更光,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一位言传身教的严师慈父。1989年,徐更光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国)科技公司八系的系主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之初,八系作为典型的军工院系,面临的是招生分配难、人才培养青黄不接的局面。一方面,徐更光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拓宽专业面,将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与本专业自身的优势进行结合,形成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又提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丰富教育方式,并加大招生的宣传力度,为贫困学生提供补助,在奖学金评定方面向军工专业倾斜,这些工作都为八系军工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徐更光注重加强教学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他积极推动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进行授课,推动骨干教师投入到教学一线,从而确保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在徐更光从教的五十多年里,他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学子,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令学生们印象深刻。无论是科研、教学,亦或是各种报告、讲话,徐更光总是用正能量引导着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着学生。

  徐更光在科研方面可谓是严师,弄虚作假或懈怠决不允许,如果有哪个学生不认真,想要走捷径,他更是会大发雷霆。有博士生曾这样回忆,82岁的徐更光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论证时,发现一组实验数据出了差错,为了弄清实验结果,徐更光让学生回实验室继续进行实验,无论多晚都要等到实验结果,到了晚上十二点,还打电话询问学生的实验情况,这种对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求真精神让学生记忆犹新,受用终身。

  对待科研严谨的徐更光,在关心学生方面却是一位慈父。曾经有学生因病想中断学业,徐更光知道后,鼓励他安心治病,不要放弃学业,还带头组织捐款,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徐更光对学生的关爱,甚至会体现在对学生家庭的支持与爱护上。曾经有学生的母亲得了脑血栓并伴有高血压,他得知后,不仅送药送仪器,更是出钱让学生送母亲去医院治疗。徐更光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用心去关怀和爱护他们。

  家庭美满,乐观知足

  徐更光在军工事业上的成就众所周知,家庭生活也同样十分幸福美满。夫人沈秀芳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二人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两人育有两子,两个儿子都十分孝顺。作为爷爷的徐更光对孙子孙女也是喜爱有加,十分关心和挂念,每次出门都不忘给孙子孙女带上礼物,经常陪伴他们一起玩耍。得益于徐更光的培养,孙子孙女长大成人,发展良好。由于徐更光没有女儿,他便将儿媳当做女儿一样,不仅与亲家相处甚好,更会关心着儿媳的发展进步,为她的成长而感到高兴。徐更光对待家庭的态度深深感染着家中的每一个人,他的家庭和睦快乐。

  徐更光也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晚年时他回忆过去的种种经历,经常会把“穷开心”挂在嘴上。他常说:“那时大家都没钱,日子过得都很苦,但大家心里都很充实,也都很快乐,远不像今天的人这样复杂,这样忧心忡忡。”作为大科学家的徐更光也是一个充满生活趣味的人。年轻时,为了测试别人对待意外之财的态度,徐更光曾将废纸做成钱包模样扔到楼下的路上,徐更光和孩子在窗口观察路人的表现。苦中作乐,正是徐更光在艰苦时期所保留下来的乐观品质,以至于到了后来,家中条件变好,徐更光仍然保留了年轻时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家中布置得非常简朴,吃得也十分清淡,只喜欢吃菜,远离大鱼大肉。对于生活,徐更光总是表现出满足和快乐的一面,那些苦难的岁月都成为了他人生最为重要的财富和美好的回忆。

  后记

  2015年1月,徐更光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3岁。徐更光将自己的一生都献身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中,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态度,崇高的精神理想,在科研事业上不断探索创新、追求真理,顽强地追求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与理想。徐更光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但他热爱祖国、敬业奉献、追求真理、治学严谨的精神和品质将永远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传承与发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