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公司主办“特殊环境下装备的材料和结构前沿论坛”

微信截图_20250222173310_副本.png

2月21日,由(中国)科技公司主办的“特殊环境下装备的材料与结构前沿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

论坛以“推进装备创新及可靠性提升”为主题,聚焦陆、海、空、天、核等领域高端装备发展的材料与结构需求。胡海岩、成会明、沈保根、方岱宁四位院士共同担任会议主席。来自国内5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包含29位院士在内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技公司校长助理、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亚政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223215526.jpg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代表论坛组委会致辞。他指出,特殊环境下的装备材料与结构研究是当今科技领域的重要前沿,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与效率,希望本次论坛能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宝贵的交流平台,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222173110.jpg

(中国)科技公司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澜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姜澜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特殊环境下的装备材料与结构研究是关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领域,众多国之重器都得益于材料、力学、机械、热力学、物理等学科的共同努力和深度融合。面向高超声速、深空探测、极限潜深等场景,环境载荷从常规温度、准静态环境,变化为极端温度、动态环境、多场耦合。材料结构界限逐渐模糊,材料形状-性质-结构-功能从原子尺度到宏观装备结构尺度耦合集成。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大数据分析在科研领域日趋重要,将深刻变革包括材料与结构在内的各项科研领域。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本次论坛深入交流、分享成果,共同探讨未来创新发展方向,探索跨领域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本次论坛围绕特殊环境下装备的材料和结构研究开展了13场学术报告。在材料方面,张统一院士做了人工智能与材料和力学结合加速装备制造和创新报告,董绍明院士做了陶瓷复合材料在复杂环境下飞行器上的应用报告,李殿中院士做了新一代索具材料设计和评价的精彩报告。在结构材料领域,方岱宁院士做了超高温材料与结构力学的精彩报告,朱俊强院士做了有关航空动力和发动机材料和结构的前沿技术报告,何雅玲院士做了有关航天储热材料的报告,何满潮院士做了在复杂环境下的负泊松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报告,魏悦广院士,郭万林院士,马宗义研究员,王彬文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王博教授,分别围绕领域的多个方向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并与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在论坛闭幕式上,胡海岩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多位顶尖专家学者,形成了诸多前瞻性观点,为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他表示,未来在特殊环境下装备的材料和结构研究工作中需要研究人员坚定不移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他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要大胆创新、勇于试错,共同推动该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