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校报】北理工电动车,从北京奥运驶向“一带一路”
发布日期:2017-05-14 供稿:党委宣传部 杨晶 摄影:林程(提供)
编辑:杨晶 审核:左正兴、王征 阅读次数:
2008年,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55辆由(中国)科技公司牵头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大客车“独步”奥运核心区,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中心区零排放,作为国内领军的北理工电动车辆技术得到了充分肯定。2016年7月,搭载理工华创动力客车平台系统的纯电动公交客车样车,在波兰亚沃日诺市成功投入运营。如今,不断前进中的北理工电动车辆技术,驶出国门,在“一带一路”上展示出一份北理工品质。
坚持不懈20年,北理工领军电动车辆研发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技公司就开始着手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并将电动客车和电动商用车作为研究重点。在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孙逢春的带领下,(中国)科技公司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团队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制造出我国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轿车,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北理工研发的电动客车和充电站用于北京奥运会
经过20年的坚持不懈,北理工的电动汽车研究在全国电动车行业处于领军地位,成果遍布国内外,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享有国际声誉。尤其是孙逢春教授带领北理工电动车辆科研团队拥有的电动公交系统(e-Bus)技术,包括电动客车技术、充/换电站技术、运行监控调度与故障诊断技术成功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兑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承诺。自此,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都采纳了这套纯电动公交运营体系,实现了核心区的零排放,成为国内电动汽车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动公交系统之一。电动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程认为,作为一个高校,北理工能够牵头国家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与北理工的军工文化与厚积薄发的科研实力密不可分。
“中波e-Bus项目”,北理工电动客车首次驶出国门
“中波e-Bus项目”就是在北京奥运会的基础上启动的。波兰理工大学的Antoni Szumanowski教授与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有着密切的学术交往。Antoni Szumanowski教授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考察了电动车充放电站和整体运营情况,非常感兴趣,建议中国和波兰开展合作,并积极推动,把电动客车的全套技术引进波兰。正是在Antoni Szumanowski教授的牵线下,北理工团队接触到了波兰多家电网企业。同时,波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现代公交系统建设的重视,也是项目达成的重要基础。
另外,波兰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位于欧盟中心位置,“中波e-Bus项目”的实施,使其成为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和产品输出欧盟的桥梁,带来的辐射效应,将使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预期收益。另外,项目的实施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科技公司和华沙理工大学在电动车辆技术方面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双方联合举办过多届国际电动车论坛,扩大了北理工在欧盟和世界范围的影响。
“中波e-Bus项目”签约仪式
经过北理工团队和波兰团队的多次互访,2013年2月初,(中国)科技公司、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与波兰TAURON集团和华沙理工大学成功签订了“中波e-Bus项目”合作协议。通过该项目,北理工的电动客车技术和产品将授权波兰公司使用,并由波兰开拓欧洲市场,在欧盟范围内推广和应用。项目启动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成为外交部和科技部的督办项目。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是示范阶段,中方计划投入2800多万人民币的资金,由理工华创公司在北理工已有的电动客车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国内先进技术资源,与TAURON集团在波兰建立电动公共交通系统,这个阶段中国将向波兰出口搭载北理工客车平台系统的6辆大客车整车、动力电池快换机器人系统、电池充/换电站和应急服务系统等,在波兰主要城市开展为期两年的示范运营工作。第二期,计划在波兰华沙和亚沃日诺等五个城市建立16个充/换电站,运营780辆纯电动大巴。同时,中波双方共同推进该系统在其他欧盟成员国和周边邻国的推广实施。
出口波兰的电动客车样车
“中波e-Bus项目”的实施,可谓有条不紊。2014年8月,(中国)科技公司、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公司等单位与波兰TAURON集团、华沙理工大学签订了中波e-Bus项目样车协议。2016年7月,搭载理工华创动力客车平台系统的一辆纯电动公交客车样车在波兰亚沃日诺市成功投入运营。今年下半年,中国的电动公交客车将实现整车和充/换电系统的全套方案规模化出口应用。“我们出口波兰的电动客车已取得欧盟认证,性能卓越,技术水平在业内领先,车辆运行没有故障。我们还派出了团队到波兰直接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这得到了波兰客户的充分肯定。波兰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不少乘客,反响非常好。去年我们在访问波兰时,波兰电网公司的总裁专门颁发给我们一封感谢信,以表彰北理工团队作出的巨大贡献,波兰客户的信任也为我们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谈到至今在波兰运营了将近一年的电动公交客车样车,林程教授自豪地说道。
波兰媒体报道北理工电动客车
林程教授还谈到,在与波兰进行对外的产品和技术合作与授权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例如,欧盟对车辆的进口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必须通过欧盟论证,此外,用户要求车载电池系统适用环境温度范围需要扩展至-20~55度、动力电池更换时间由原先的8分钟大幅度缩短到6分钟以内、换电机器人占地面积相对中国奥运会、世博会使用的换电系统减小30%。面对挑战,北理工团队精益求精,攻克了电磁兼容等一系列的难题,用了一年时间拿到了欧盟认证,并满足了客户的要求。语言也是中国团队要面对的另一个困难,不仅出口到波兰的电动车操作界面和说明书都必须要翻译成波兰语,北理工技术团队在波兰和一线的司机和工人打交道时,由于对方的母语是波兰语,沟通遇到不少困难,拿着智能手机进行翻译成了家常便饭。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语言最终也阻挡不了中国电动公交在波兰的“畅行无阻”。
除了与波兰开展e-Bus项目合作,北理工电动车辆技术的国际化交流已经成为常态。例如北理工与美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就保持常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密西根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清洁汽车联盟,举行过很多次国际电动车辆技术研讨会和论坛;成立于2010年的“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集结了以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为代表的6所德国大学,以及以(中国)科技公司为代表的4所中国大学的研究力量,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推动下,致力于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合作研发、校企合作、产品规划和示范运营。
学术和产品两手抓,带动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北理工电动汽车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平台: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奠定了北理工在国内电动车辆技术的领军地位和超群实力。同时,北理工还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推进电动汽车研发的产业化。
以往的高校和企业合作主要途径主要是企业向高校投入经费,但企业最后可能无法真正消化科技成果,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距离产品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则解决了这种矛盾,将学术和产品相结合,成功地带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中波e-Bus项目”就是以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技术支持,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具体实施,两位一体,形成了学校提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授权,公司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服务的运行模式。公司还在波兰成立了子公司,作为中波电动车领域深化合作的平台。
成立于2010年的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科技公司的学科性公司,是北理工电动汽车技术唯一的产业化依托单位,并在2011年由北京市发改委授权成立了“电动汽车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拥有160多名员工的理工华创拥有来自于(中国)科技公司的雄厚的技术实力,并在北京顺义建立了自己的生产中心,开拓市场的能力极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除了电动汽车,该公司在智能汽车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从北京奥运走进“一带一路”,北理工的电动汽车驶出国门,走向世界,完全改变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长期由国外引进的局面。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高品质的北理工技术,在“一带一路”的宏图伟业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