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卫士 不屈胡杨”——北理工生命学院酒泉生态科考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日期:2012-08-04 阅读次数:
供稿:生态科考队 吕端、樊柳生 摄影:段炼、杨祖业 编辑:新闻中心 段炼
2012年7月25日,队员们来到了内蒙古额济纳旗进行胡杨林的考察实践活动,这也是本次生态科考考察行程的最后一天。队员们通过一天对胡杨林全方位的了解考察,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胡杨(英文名:Populus euphratica),又称胡桐(汉书)、英雄树、异叶胡杨、异叶杨、水桐、三叶树,是杨柳科杨属胡杨亚属的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弱水河畔、居延海边是胡杨的故乡,这里的39万亩胡杨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三处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扩散的重要屏障,是中国西部生态的天然宝库。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怪树林。该片胡杨林曾经繁茂生长形成一片广袤的植被带,经过一次偶然的生态环境的改变,胡杨大量死亡。从此以后,枯萎的胡杨立在戈壁之中,形成了形色各异的奇观,或枝干高入云天,或盘曲错落,如美女抚眉,如将军执鼓。队员们在这里分别进行了部分胡杨散枝与土样信息的采样收集工作,进一步研究胡杨的形状特征、生长特性及药用价值。
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流传着这样一种关于胡杨林的传说——“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看到如此情景,队员们无不被这种胡杨精神所深深震撼。
在额济纳旗,有一棵胡杨被誉为“神树”,据介绍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神树”树冠大如盖,枝叶繁盛,盘根错节,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见此情景,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在恶劣的戈壁中,这棵胡杨竟然度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变迁。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二道桥,这里是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也是最大的原始胡杨森林保护区,大片的胡杨和其他植物茂盛葱郁,放眼望去,蓝天之下的一片绿色尽收眼底。队员们在此处也采集了土壤样本、测量了土壤的温湿度,这样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此处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后期与怪树林、发射基地等胡杨林生长地的土壤进行微生物信息与元素含量的比较,对胡杨林的生长环境与习性做近一步的探究。
面对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队员们除了按原定科考方案对胡杨做了重点的考察与研究,同时也对其他植物进行了记录与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文字与影像资料,以备为今后的实验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队员们在科学地采集有效样本的同时,也不忘保护生态,力求将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随着科考接近尾声,按照日程,下午科考队离开额济纳旗,驱车前往嘉峪关市。
晚上,在即将离开甘肃酒泉踏上返京列车之前,生命学院院长邓玉林、书记李汉军参加了科考队员的总结例会。邓院长对科考队员们在几天中出色的表现做出高度的评价,并从“大生态、大科学、大奉献”这三大方面同队员分享了自己科考过程的感悟。同时邓院长指出,虽然本次赴酒泉科考实践阶段已经结束,但是希望队员们回到学校后,要牢记科考的目标,不怕艰难,勇于探究,认真完成后续任务,以此次科考为契机,通过完成课题任务,早日体验实验科研的过程,获得高水平的科学成果。最后,李汉军书记简要地概括了此次科考的行程与任务,并同科考队员们分享了自己对航天文化,塞外戈壁的体会心得。
至此,2012年(中国)科技公司生命学院赴酒泉生态科考顺利完成科考资料采集阶段,科考将暂时告一段落,在这七天中,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计划中的任务,而且践行了“拥抱自然、体验社会、感受文化”的宗旨。7月27日,队员们满载着收获回到了学校,准备开始展开下一步对于所获得的样品、资料的分析总结工作。
相关链接:
“追梦飞天 梦圆酒泉”——北理工生命学院酒泉生态科考系列报道之(三) (2012-08-01)
“北漠尘情 山河形胜”——北理工生命学院酒泉生态科考系列报道之(二) (2012-07-30)
“探远古奇迹 访祁连冰川”——北理工生命学院酒泉生态科考系列报道之(一) (2012-07-23)
“航天生态,信仰青春”——北理工生命学院赴酒泉生态科考团举行出发仪式 (2012-07-21)
(审核:周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