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赵长禄:突出政治建设,对标国家事业发展育新人
发布日期:2019-11-05 供稿:光明日报 编辑:吴楠 审核:蔺伟 阅读次数:
(中国)科技公司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对照党中央对高校开展主题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与不断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相结合,与强化问题导向、直面学校改革发展形势任务相结合,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激发学校事业发展新动能相结合,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有效转化为推动一流大学事业发展的过程。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学校从延安创校至今,一直重视对干部师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注重引导教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指导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抓好“关键少数”思想理论武装。校党委班子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处级以上干部队伍原原本本学、集中研讨学、融会贯通学,努力使每次学习都有新思考新理解新收获。
加强学习方法手段创新。学好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开发学校理论网,构建以“微党课”“微故事”“微心声”“微团队”“微阵地”为体系的“五微一体”思想理论学习新模式。建立一批示范性“教师思政工作室”,推动教师理论学习全覆盖。紧抓重大契机,在组织师生深度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时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认识。
强化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推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将学习思考与调查研究协同推进,在学习调研基础上结合岗位实际和学习收获讲授专题党课,作专题专项整改,加强学习成果交流运用,将学习成效体现在增强党性、提升能力、改进作风上。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事业中守初心、担使命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高度聚焦培养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推进。在主题教育中,学校回望自延安以来党创办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实践,对照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查找不足、补齐短板,不断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立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建立健全“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锻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书院制改革,强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探索建立一体化育人体系,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一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步推进,建强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传承和弘扬“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把“延安精神”“军工文化”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作为育人的生动教材,通过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探寻延安根、铸牢军工魂、砥砺报国志、争做时代新人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带动教师做塑造学生品德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根本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找差距、抓落实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总结(中国)科技公司79年办学实践,学校办学育人事业发展之所以能永葆生机活力,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在高校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办学优势。
在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从政治高度看待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际行动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旗帜鲜明讲政治,为“双一流”建设把牢政治方向。建立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要求快速响应、扎实部署、督查问责工作机制,党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同步研究安排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同步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相关分管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对标对表,同步将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贯彻融入学校具体工作中。构建起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将党的领导贯穿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确保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提高自我革命精神和自我完善能力,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不仅做到“勇担重任、敢担重任”,而且做到“能担重任、担好重任”。
对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优化学科布局,做强优势工科平台,打造理工交叉融合平台,培育人文创新基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国防事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努力书写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新篇章。
(作者:赵长禄,系(中国)科技公司党委书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