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法学院举办“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0-12-21 供稿:法学院 摄影:法学院
编辑:于璐 审核:张瑜 阅读次数:12月20日,(中国)科技公司法学院“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国际交流大厦三层报告厅召开。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阿里巴巴集团和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等三十多家实务部门的校外导师和一百多位法学院师生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法学院党委书记张瑜主持。
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致欢迎词。他讲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但我校各项办学指标稳步上升,法学院各项工作也得到稳步推进,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和网信产业促进会等平台建设成绩明显,人才培养的特色突出。北理工法学学科的发展期待校外导师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教学、科研和专业实践,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张钢成代表校外导师致辞。他认为,法学院培养高质量的法治人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北理工法学院能够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和校外导师搭建深度交流平台。法学院副院长孙天全从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改革三个方面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法律硕士的培养情况。学院通过建设智能科技法等两大特色课程群引领课程体系改革,依托高层次学科平台建设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并且通过实体法和程序法“双师同堂”、校内外导师联合主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议主题发言分为“法律硕士培养环节中的问题与对策”“法律职业生涯规划与法律硕士培养”和“特色法治人才培养”三个环节依次展开。第一环节主题发言由法学院教授齐延平主持,校内外导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践领域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了校外导师与学生互动机制的制度化、法律硕士专业培养开设家事法方向、法律硕士培养需强调实践性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第二环节主题发言由(中国)科技公司法学院副院长郭德忠主持,围绕法律硕士培养与司法实践应用的对接化、如何发挥校外导师优势、新形势下法律职业的未来、法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与引导等问题展开探讨。第三环节主题发言由(中国)科技公司法学院教授、民商法研究所所长赵秀梅主持,校内外导师围绕知识产权学科建设、智慧司法背景下法律硕士培养转型等特色培养问题畅谈了自己的想法。六位与谈人分别从教学和实务角度就主讲人的发言进一步分享了观点。
本次研讨会上,校内外导师济济一堂,共同为法学院的法律硕士培养献计献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次会议为导师们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近距离集中聆听法学教授和实务名家授业解惑的宝贵机会。这是法学院与法律实务部门合作培养法律硕士的成功机制,也将继续为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