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入选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发布日期:2017-05-23 供稿:人事处 博士后和B系列人才发展中心 编辑:余汶蓿 审核:阎艳 阅读次数:
近期,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发布《关于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选结果的通知》(博管办[2017]30号),北理工曲兆亮、王欣、张韶辉、高红伟、李小龙、赵博良共6人入选该项人才支持计划。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生活费40万元,科研补助经费20万元。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全国共选拔资助300人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积极推进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2016年12月学校颁布了《(中国)科技公司关于推进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中国)科技公司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等文件,强化分类管理和目标导向,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鼓励并支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瞄准科技前沿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通过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结合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建立“研究型、创新型、创业型”三位一体的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将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成为高层次青年教师队伍储备的重要来源、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产学研成果转化的有生力量,力争十三五末建设成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结构优良的博士后专职科研队伍。
附:2017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学院 |
合作导师 |
流动站 |
1 |
曲兆亮 |
机械与车辆学院 |
方岱宁 |
机械工程 |
2 |
王 欣 |
机械与车辆学院 |
何洪文 |
机械工程 |
3 |
张韶辉 |
光电学院 |
郝 群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 |
高红伟 |
信息与电子学院 |
吴嗣亮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 |
李小龙 |
信息与电子学院 |
龙 腾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6 |
赵博良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周智明 |
化学 |
曲兆亮,男,1988年7月出生,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专业,现为(中国)科技公司机械与车辆学院机械工程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方岱宁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温层状材料压痕测试技术与表征方法。至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17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生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第二届北京大学工学院“学术十杰”荣誉称号等奖励。
王欣,男,1989年9月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公司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现为(中国)科技公司机械与车辆学院机械工程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何洪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动车与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生成机理与控制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论文5篇。2013年至2016年间,连续四年出席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全球大会并作口头报告。分别于2009年、2014年和2016年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张韶辉,男,1988年12月出生,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工科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技公司光电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郝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自混合干涉理论及系统研究。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杂志发表7篇SCI论文。博士期间重点研究具有超高灵敏度的激光回馈干涉仪,成功研制出高性能固体微片激光干涉仪的光源(核心部件),使其得以仪器化,现由北京镭测科技有限公司推广销售,已销售至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在内的十余家用户,得到高度评价;提出并研制了基于微片激光器的光纤激光回馈干涉仪,摆脱了现有的传统仪器对空间场合以及被测物尺寸和种类等要求苛刻的限制,扩大了激光干涉仪的应用范围。
高红伟,男,1986年9月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公司信息与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为(中国)科技公司信息与电子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流动站,合作导师为吴嗣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电磁学方法及其应用、雷达目标特性。博士期间师从盛新庆教授,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多项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5篇,涵盖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IEEE Antennas Wirel.Propag.Lett.、Prog.Electromagn. Res.等杂志.获得过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科技公司优秀毕业生、(中国)科技公司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
李小龙,男,1989年5月出生,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现为(中国)科技公司信息与电子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龙腾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机动目标探测,在IEEE TSP、IEEE TAES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录用论文26篇,其中第一作者SCI 12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担任IEEE TSP、IEEE CL等国际期刊审稿人;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唐立新奖学金等荣誉。
赵博良,男,1987年1月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公司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现为(中国)科技公司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周智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以第一作者在Organic Letters,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hemical Record, 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 A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RSC Advance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3篇,影响因子之和52.60。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一次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金发科技奖学金,一次唐南军奖学金,2016年5月获得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三等奖学金。曾获(中国)科技公司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