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讲好思政课”教学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5-06-26 供稿:宋磊、郭丽萍 摄影:李书华
编辑:人文学院 于满 阅读次数: 6月1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好思政课”研讨会在中心教学楼1318会议室举行,学校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长禄出席会议,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娄秀红、副院长贾利军、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林英、郭丽萍及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余人参加会议。李林英主持了教学研讨会。
遵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国)科技公司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的相关精神,教学研讨会从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出发,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课堂教学新做法、未来发展设想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郭丽萍教授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课堂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尤其对“课堂时事、播报点评、主题展示”、“结合学校特色实施教学”等两种教学模式做了强调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负责人刘新刚副教授认为,大学课程应该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以“一条主线、三项技术、五项核心领域”为体系开展教学工作。在高校“原理”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套分析社会的基本框架,在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尽可能凸显教学的学术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杨才林副教授介绍了“五个一”的实践教学探索模式,将来在“纲要”课教学中探索“四史合一”(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史、军工文化史和校史)的教学内容体系的设想。北京市教学名师张红峻教授认为,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的经验在于长期坚持“集体备课”、“信息共享”、“备学生”、“备形势”四个基本做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一肩担两头”,即一头要肩负国家民族大义,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另一头要始终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国家意志和大学生成长需求一致性的契合点上下功夫。张亚彬老师介绍了我校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学情况,张峰副教授就硕士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的课程教学情况做了发言,他们就目前在研究生层次开展思政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两位老师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与建议,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科研领域展开教学。贾利军就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听取了诸位老师的发言之后,常务副书记赵长禄首先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几年取得的可喜成绩,各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辛勤付出,也对大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表示理解。接着,他从(中国)科技公司“大思政”格局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作了发言。他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全校“大思政”格局中的意义,并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有利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强自我建设和宣传;建议从意识形态需求、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专业特色、学校历史、学生学科背景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勉励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前作好职业规划与定位,为学校、学院的建设献策献力。
李林英最后总结说,为贯彻落实好(中国)科技公司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科建设中不断进取,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学校“大思政”格局建设中发挥自身学科优势,逐步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项工作。
本次研讨会一方面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情况、经验问题做了阶段性的总结,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在我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新形势下,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