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徐特立学院组织学生赴延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为进一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校史校情,徐特立学院以“纪念长征80周年”为契机,于10月29日至30日组织2016级全体学生及2015级部分学生,共120人赴延安参观学习。活动涵盖专题报告、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等环节。

  

  寻根延安——探访延安自然科学院遗址

  作为延安之行的第一站,全体学员来到了位于马家湾的(中国)科技公司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遗址,开启了本次溯源之旅。久久伫立在纪念碑前,同学们感受历史,思索当下,回想起老一辈北理工人的艰苦奋斗历程和今天的辉煌成就,感慨万千。参观期间,延安大学曾鹿平教授给同学们做了题为《德育为先,学以致用: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理念与精神》的精彩报告。曾教授全面回顾了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历史与它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着重叙述了对于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方法,尤其是徐特立老院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在当时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曾教授鼓励学员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先博再专”,这样才能达到时代的要求。这无疑和徐特立学院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以及授课模式是相呼应的。在《(中国)科技公司校歌》的激昂旋律中,同学们作别这片矗立七十余年的校舍。

  

  学习延安——聆听专家讲授延安的“红色印迹”

  10月29日上午,在延安大学图书馆,延安大学谭虎娃教授以《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题,给同学们详细阐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谭教授对党中央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在延安大量革命史实的梳理分析,向全体学员展现了党中央初到陕北的奋力开拓、抗战初期的关键抉择、克服抗战危局的风范能耐和应对全面内战爆发的气度谋略。他强调这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并勉励同学们要系统地了解和学习这段艰苦而伟大的奋斗史。谭教授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丰富的材料、辩证的思想、客观冷静的历史评价给予同学们极大启发。

  

  体验延安——参观红色革命旧址

  在两天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的足迹遍布延安市大大小小7个红色革命旧址。其中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和生活过的凤凰山、枣园、杨家岭,也有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创业史、奋斗史,位于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无论是珍贵的图片,还是幸存下来的一件件历史物件,无不真实讲述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领导中国革命、赢得民族解放的辉煌历史。“这里的每一件展品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立体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要珍惜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更要牢记这段沉重的历史,立志成才,矢志报国!”。在参观中共七大旧址“中央大礼堂”时,徐特立学院2015级的孙心桐在留言簿中这样写到,相信也是每一位青年学子的心声。

  

  感悟延安——品读“那些人”背后的故事

  本次培训还充分利用延安革命圣地宝贵的党史文化资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场教学内容,力求通过发挥生动史实现场教育的特殊感染作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触和理解延安精神。10月29日下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杨延虎教授在枣园革命旧址为全体学员讲述《张思德精神》。他生动地叙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张思德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事迹,全面解读了“张思德精神”的具体涵义。10月29日下午,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大学谭虎娃教授主讲了《延安整风》,就延安整风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评价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独特见解,他指出这次运动对党的建设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10月30日上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冯建玫教授在凤凰山革命旧址和同学们分享《白求恩精神》,与全体学员一道追忆了这位来自不同国度,但为着同一个信念而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包括生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事迹。现场教学环节将学员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睹物思人、情景交融,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在为期两天的参观和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和经历。大家不仅对党史校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徐特立老院长的教育思想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为什么学院要以徐老的名字命名”、“徐特立学院的学生承载着什么使命和希冀”,面对这些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都找到了自己的答案。2016级学生马良骥表示“在这几天的参观和学习中,对于‘信仰’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作为徐特立学院的一员,我们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信仰,还要把信仰的力量带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2015级学生王思劢说道:“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那就是选择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作为我以后攻读博士的研究方向,我觉得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每一名徐院学子的责任!。” 本次活动是学院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扩展学生第二课堂的创新举措。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徐特立学院向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良好综合素养、坚韧不拔研究精神的学术研究名师和工程领军人才”的育人目标迈进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