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勉励青年学生在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成长成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为部属高校师生讲授思政课

 

  “我们努力要实现的制造强国梦想是什么?”

  “为什么人才是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关键?”

  “在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部属高校的使命与担当是什么?”

  “广大青年学生应当如何成长成才?”

  7月10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活动中心301报告厅座无虚席,一堂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在这里进行。主讲人刚走上讲台,抛出的一系列问题就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兴趣与思考。这位主讲人就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

  建设制造强国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篇章。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迈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第一步,引发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部属高校广大师生也积极投身其中。苗圩以此为切入点,与现场师生就建设制造强国有关情况及部属高校的使命担当展开了一场深入交流。

  苗圩指出,无论从世界工业革命历史,还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实践看,制造业都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人才的主要聚集领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列举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崛起的实例,并通过对比分析旧中国、新中国成立后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工业经历的一穷二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变化,阐述了“制造业兴则国家兴,制造业强则国家强”的观点。他指出,在看到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世界主要制造强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客观现实。

  苗圩指出,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即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3个10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这就是我们的制造强国梦。《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他用“一二三四 五五 十”即“一个目标、两化融合、‘三步走’战略、四项原则、五条基本方针、五大工程、十个领域”生动地向师生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

  苗圩指出,建设制造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时隔150多年后重新获得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面向未来,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我们满怀信心。同学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亲身参与到制造强国的伟大建设中,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大有作为,制造强国的梦想一定能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努力坚持中如期实现。 

  基于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纵向分析和对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横向比较,苗圩指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创新的根基,是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关键。未来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通过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他对美、德、日、韩等国将人才作为制造业竞争的核心资源、推动制造业崛起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比我国发展现状,他指出,由于中高端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的匮乏,人才不足成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突出短板。正因如此,《中国制造2025》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人才作为根本原则,坚持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苗圩以《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重点领域为例,通过表格清晰明了地分析了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以及科研开发的优先方向。他勉励同学们说,制造业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制造业将为你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要想建成制造强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最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靠我们自主研发。人才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最紧迫的任务。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走从人才强到科技强再到产业强的发展路径。

  苗圩指出,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部属高校理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传承中担当使命。部属高校是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培养包括国防科技工业在内的制造业所需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构成人才培养的有机体系。在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实践中,特别需要发挥好这个体系的整体功能。

  苗圩结合部属高校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系统阐述了部属高校共有的3个典型特质,即底蕴深厚的军工特色文化、始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特质。他对同学们说:“进入部属高校就读,好比进入一个大熔炉。几年之后完成学业,你们将得到怎样的锻炼,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品格,与这个熔炉的品质紧密相关,这对你们走向社会、服务国家至关重要。希望同学们深入思考自己所处的熔炉有什么特质,从而更好地定位你们的成长成才方向。”

  苗圩重点从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关爱学生的角度,分别对部属高校、教师、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学校、教师要尽职尽责,部里也要提供平台和服务,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熔炉,要一切为了学生。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坚持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培养一流人才这个根本标准,把培养人才贯穿教学、科研、管理活动全过程。二要坚持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创造性地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有关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要改革培养模式。要根据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主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一流人才。四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学校、教师和辅导员要更多地关注、关心、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体魄健壮、身心健康地成长。

  教师作为引路人要身正垂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要求,既要涵养学识,为学生授业解惑,传播知识;更要修身律己,提升品格,塑造人格,为学生示范,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责无旁贷地为高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作为部属高校的主管部门,在支持学校争取有关政策资源,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信息资源和政策资源等,为学校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鼓励更多教师潜心教学,研究教学,更好地教书育人。

  苗圩深情寄语部属高校青年学生:“这个时代呼唤人才,这个时代人尽其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赖于你们‘成才梦’的实现,这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与责任。”他希望同学们胸怀理想、服务国家需求,知行合一、融入创新创业实践,锤炼品格、塑造工匠精神,努力收获自己的青春梦想。他最后说,大学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希望你们珍惜机会,在大学这座熔炉中炼出好钢,造就品质,在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留下成长成才的深刻印记。

  授课结束后,苗圩与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共同关注的成长成才方面的问题回答了现场提问,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

  师生们纷纷表示,听完苗部长的精彩一课,通过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增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中国自信,增添了投身《中国制造2025》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组组长郭开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部属7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与师生代表们一起听了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