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鸿雁一鸣天高远,一封素笺寄离情

——记北理工计算机学院毕业季“一封情书”活动

 

 

  “犹记得初入大学时那新奇激动的心情,求学路上往返理学楼和疏桐园的匆匆脚步;犹记得徐特立图书馆内沙沙作响的翻书声和深夜机房里不停的键盘敲击声;犹记得校园里青涩的爱情,也难忘并肩奋战‘世纪杯’的兄弟情谊;还有信教一晚晚的自习灯光、实验室里永远跑不完的数据……”。

  6月25日,在(中国)科技公司2018届毕业典礼上,张军校长提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这是计算机学院2014级博士生王文冠同学在毕业离校之际写给母校的一封“情书”。

  一纸书信,胜过千言万语!这封感人至深的“情书”来自于(中国)科技公司计算机学院和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鸿雁一鸣天高远,一封素笺寄离情”毕业季主题活动。它成为毕业季的“阳光信使”,将一封封温情感人的书信传递给师生、传递给母校。

  活动共收到师生致、回信205封。这些书信或是温情动人、或是调皮可爱,又或是浪漫唯美,每一封都包含了浓浓的师生情、爱校情,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阳光信使”,来细细品味这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

八行书叙母校情---毕业生写给北理工的一封情书

  正如张军校长在毕业典礼讲到的:“这些年,母校记载着你们的酸甜苦辣,也见证着你们破茧成蝶!让我们共同为你们珍贵的、可爱的、难忘的,更是奋进的、成长的年华喝彩、点赞!”一直以来,母校默默的见证我们的成长、支持着我们成才!念去去经年,已是往昔。思来日可期,更待良辰时。本次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将自己对母校的情谊化作文字,给自己最爱的(中国)科技公司写下一封动人的“情书”。

  本次毕业典礼“一封信”的主人公王文冠博士,曾获得“第四届百度奖学金”(20万);连续三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科技公司最高荣誉——徐特立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工信创新一等奖学金;读博期间,在国际著名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而这些傲人成果都离不开北理工“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的育人与教导。

  “在国外的日子里,我看到人工智能正以革命化的姿态席卷全球,成为了当前世界科技强国争夺的新的科技制高点,可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的差距让我寝食难安,犹记得张军校长来学院调研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到谷歌研究院、到微软研究院,到常青藤大学去……成为领军领导人才,报效祖国’。如今,谷歌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多所常青藤高校都向我发出了邀请,但无论我身处何方,我都不会忘却科研报国的使命,‘时代担当’是我离开前,您给我上的最后一堂、也是让我为之终身奋斗的一堂课!

  成长在“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下,氤氲在红色基因中,我们每一个北理工学子都被刻上了 “延安根、军工魂”的浓浓烙印。母校教导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学生们未来人生中难以磨灭的信仰。(中国)科技公司,浩浩乎其志矣,郁郁乎其学子哉!

尺素一方敬恩师---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感恩信

  “北京8分钟”不仅仅是我们的八分钟,更是所有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的八分钟。《歌唱祖国》响起的那一刻,脑海中浮现的是大家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是老师们教导我们的点点滴滴。感谢丁刚毅老师对我们的耐心指导,感谢实验室所有老师的辛苦付出,我为我们的实验室骄傲,为我们强大的祖国而骄傲!”这是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与仿真研究所全体毕业生写给实验室全体老师的感恩之信。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在北理工的日子里,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各个岗位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无论是春风化雨般的温柔相待,还是人文细致的严肃管理,亦或是轻言细语的悉心鼓励,一切都幻化为一汪春水,在学生的灵魂深处荡起波澜。本次活动收到来自全校学生自发写给老师们的信件70余封,学生们在信中回忆起点滴过往,写下对老师的敬爱之心、感恩之心。

  活动中有这样一封特殊的信,计算机学院2014级的本科生乔婷婷同学在大一刚入校时,在网上找兼职的时候遇到了网络诈骗,被骗走了1000块钱,相当于她一个月的生活费,这对于家庭贫困且刚刚离开家进入大学的乔婷婷同学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学校资助中心的老师知道消息后,不仅第一时间为她申请了困难补助,还耐心的指点学生如何寻找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信息。一次小小的善举,成为了学生时代一个温暖美好的回忆。四年后在临近毕业之时,婷婷同学用笔写下了最真挚的感谢。“我感激北理工设立的学生资助处这个机构,感激这里所有的老师们为我们这些遇到困难的学生劳心劳力。当时我去领取资助的时候,老师对我提出的唯一的要求是多做一些志愿活动。今天,作为一名马上要毕业的学生,我在这里郑重承诺,以后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你们帮助我一样。”

札翰往还情谊长---老师写给学生的一封温馨回信

  毕业季来临之际,在收到学生们包含深情的感恩之信时,老师们心中也会感慨万千,不仅包含着对学生浓浓的不舍之情,更包含了对学生们美好未来的由衷希冀。活动主办方将学生的每一封来信用精美信封包装,并扮演起了“阳光信使”,亲手将沉甸甸的书信送到每一位老师手里,传递这浓浓的师生情谊。

  老师们在收到学生们来信之后,是意外与惊喜的。“来信收到后,我有点吃惊,也很开心,这是我在北理任教10余年来,第一次收到毕业生在毕业之际写给我的感恩之信。”近现代史任课老师杨才林在给计算机学院2014级李瑜同学回信中这样写到。

  收到学生们的来信后,在感动之余也再一次唤起老师们为人师的初心和信仰。“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感到很荣幸。每当人们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你们,我都无比欣慰。每当别人夸奖你们的时候,我虽然嘴上说着客气而谦逊的话,心里那种得意和自豪就甭提了。现在,你们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序幕,后面的精彩华章需要你们继续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把自已的理想融入民族大业,你们将拥有无穷的力量和机遇。” 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与仿真研究所全体老师在回信中这样写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北理工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为国家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这毕业季来临之际,让我们代表全体毕业生,对北理工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教职工说一句“谢谢您,老师!”

滴水之恩永相报---校友写给母校的一封信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技公司校友企业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2013届毕业生校友史晓刚独家冠名赞助。谈到为何支持赞助本次活动,史晓刚校友在回信中是这样写道。

  “我和我所在的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赞助此次活动,出发点就是感恩。作为一名毕业于(中国)科技公司的学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在母校身上汲取了丰富的养分,是北理工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校内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激发了我“科技创新”的梦想。在我创立枭龙科技后,母校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人脉支持,这为枭龙科技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赞助次本活动,是想为母校的人才培养尽绵薄之力,同时也想通过这次的活动,和学弟学妹们一起,执笔直抒胸臆,把心中对母校、对恩师最真挚的感激表达出来。”

  一封封包含深情的书信,动情的传递浓浓的师生情谊、传承北理工不灭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祝愿2018届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也祝福我们的伟大的母校越来越好!

 

附:

《致北理工的一封情书》

亲爱的(中国)科技公司,亲爱的母校:

  您好!

  作为您2009级本科生、2013级硕士生、2014级博士生中的一员,在这个炎热的6月,我就要离开您了。

  在母校多年求学生涯即将结束之际,分外不舍。素笺易铺,墨笔难落。9年来美好的时光、万语千言的离愁别绪,都涌向心头。犹记得初入大学时那新奇激动的心情,求学路上往返理学楼和疏桐园的匆匆脚步;犹记得徐特立图书馆内沙沙作响的翻书声和深夜机房里不停的键盘敲击声;犹记得校园里青涩的爱情,也难忘并肩奋战“世纪杯”的兄弟情谊;还有信教一晚晚的自习灯光、实验室里永远跑不完的数据……

  亲爱的母校,您承载了我一些肆意挥洒青春的日子,也陪伴我度过了一段痛苦难耐的日子,最后您教会我不要虚度时光,您让那些努力奋斗的日子,成为我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也成就了今天这个让您骄傲和自豪的我。我相信在我未来的人生中,每当我回想起这些过往,回想起您给我上的每一堂“人生课程”,都将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

  还记得,2009年清秋,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来到您的身边。走入良乡校区,映入眼帘的是那块“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石。我还记得新生欢迎辞中讲到“欢迎来到北理工,但你们的努力才刚刚开始,……国家富强、民族兴旺是你们努力的目标”。“胸怀壮志”是您给我上的第一堂课。

  2013年,我来到中观村校区,开始硕博连读,晨光熹微里,我路过中教楼下熟悉的“德以明理,学以精工”,走进实验室;夜幕深邃,我关上实验室的灯,让星辉洒在“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上。就这样我走过许多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日夜夜,与科研为伴,与创新为友,遇到了许多早起晚归的师兄师弟,见到了许多在办公室专注工作的老师,也亲身领略了王越院士、毛二可院士等学术大家严谨求真的学术精神。这许多许多,让我逐渐触摸到北理工的精神,引领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明德精工”是您给我上的第二堂课。

  2016年,我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派留学,刚开始在国外的时光是一段艰难的日子,背井离乡与科研上沉重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整晚的失眠使我意志消沉,但导师不断鼓励我坚持下来,我内心深处的声音也一直告诉我“你是北理人”。我想我的坚持得到了回报,我在2016年百度奖学金的最终答辩环节中,获得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认可,获得了全球仅10人获得的“第四届百度奖学金”,奖金每人20万元。“创新包容”是您给我上的第三堂课。

  在国外的日子里,我触摸到了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最前沿,我看到人工智能正以革命化的姿态席卷全球,成为了当前世界科技强国争夺的新的科技制高点,我国也实施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有同行说:“生逢其时,不亦快哉。”可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的差距让我寝食难安,犹记得张军校长来学院调研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到谷歌研究院、到微软研究院,到常青藤大学去……成为领军领导人才,报效祖国”。如今,谷歌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多所常青藤高校都向我发出了邀请,但无论我身处何方,我都不会忘却科研报国的使命,正如导师的告诫,“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时代担当”是我离开前,您给我上的最后一堂、也是让我为之终身奋斗的一堂课!

  亲爱的母校,九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好像刚走到您的身边却就要离开,请允许我再回头看一眼校名石背后的文字,“……展未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激情进取,科学发展;创亚洲名府,跻世界圣殿……”。

  明德者经世,精工者兴国。(中国)科技公司,浩浩乎其志矣,郁郁乎其学子哉!     

  您永远的学子:王文冠

  2018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