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公司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自2月20日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以来,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于2021年3月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暨专题报告会,启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627f28b9faed4f7abeb9047c81177577.jpg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动员讲话

学校党委始终将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打造“1+2+4”工作体系,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以办实事的成效和解难题的成果凝聚师生力量,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好“两大重点”,一是强化协同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现实问题,二是攻坚克难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带动“四个方面”,聚焦“宜学北理”“智慧北理”“温馨北理”“美丽北理”,形成学校14项重点工作和基层党组织近260项实事清单,目前办结率超过70%。

涵育“宜学北理”生态

bfb4dd0a6192487f86234015da4b5bb5.jpg

校长张军为未来精工技术学院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现学生分类卓越培养。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专业学院设置、加速学科整合提质,成立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等专业学院和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聚焦智能无人技术领域,成立未来精工技术学院,致力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校长张军担任院长,学院现已迎来首批本科生。创新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打通本研课程互选通道,完善学分认定机制,增设体育与艺术素养方面研究生公共课,并聘请名师专家进行授课。完善“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2020级本科生为试点形成综合素质发展雷达图,引导学生在持续评价反馈中检视自身、终身学习。

910be6dd5fef4654ba14eeb41be42430.jpg

“延河联盟”课程思政工作委员会在(中国)科技公司成立

深化“延河联盟”红色资源协同育人,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3月,学校牵头成立“延河联盟”红色育人基地,组织多批师生赴延安大学开展学术论坛、调查研究、实践体悟等特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5月,牵头成立“延河联盟”课程思政工作委员会,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课程思政相结合,探索符合思政教育规律、契合青年学生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与新华网共建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开展联盟高校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征集与展播,实现平台共筑、资源共享。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机房(左)、管理与经济实验教学中心沙盘模拟实训室(右)

强化教学实践平台资源供给,进一步改善良乡校区教学实验条件。在文科组团楼建成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数学实验中心、管理与经济实验教学中心、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实践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模拟法庭、外语教学实验中心、设计与艺术综合实验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并投入使用,提升良乡校区实践教学资源条件和水平,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中关村校区体育馆内的“大学生职涯教育主题空间”

聚焦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学生学习、交流和协作提供良好环境。建成国内高校第一家“大学生职涯教育主题空间”,推动职涯教育“情景化落地”。完成中关村校区体育馆800平方米室内外活动空间的升级改造,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预约,服务师生开展就业咨询、学习研讨、面试接待、社团实践等活动。启用甘棠社区,为文科类书院打造学习生活、党团建设、创新创业活动的舒适新空间。

推进“智慧北理”建设

教师通过延河课堂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授课

优化升级校园网络,提升校园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调整师生上网资费标准,实行“只收基本费、不限流量”,同时将IPv4出口带宽从不足10G提高至30G,实现校园网络“脱胎换骨”。升级全功能综合教学平台“延河课堂”,完善实时互动、课堂测验、在线考试等功能,为延河联盟高校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提供校际课程,提升教学资源共享水平。深化数据治理,升级一站式填报平台。5月起,陆续上线职称职员评审、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外事管理等系统模块。

良乡校区事务大厅增设教师服务窗口和自助服务区

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统筹两校区办事大厅一体化建设。建成良乡校区教师服务大厅,增加文件流转智能柜、人事证明打印机、校园卡补卡机等设备,配套制作可视化操作流程视频,自助办理业务持续优化升级;新增人事、财务、科研等线下事项跨校区代办服务,实现人工服务由“一门多窗办理”向“一窗集成办理”转变,切实提升跨校区协同办事效率。

构筑“温馨北理”社区

9fed9533025e496591033b156dbd2254.jpg

学校召开新学期师生座谈会

全力做好秋季学期开学保障工作,营造暖心舒心校园氛围。帮扶慰问家乡遭受极端洪涝灾害影响的学生,畅通“减免学费与困难资助”申请通道。优化改造师生公寓卫浴装置、墙面家具以及教学楼盥洗室等环境设施。8月20日,召开新学期师生座谈会,来自不同学院、书院的师生代表围绕食堂餐饮、交通出行、商业服务、生活设施等内容畅谈意见建议,助力学校精准施策,构建更加舒适宜居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丰富完善基层工会职工小家建设

多措并举推进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协同联动打造师生和谐幸福家园。增加校园班车区间车次,建设“冬暖夏凉”班车驿站,保障师生出行便利。改善远志楼“青椒-沙龙”驿站环境,扩建文体活动场地300余平方米,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名医周周进校园”活动,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做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集中开展四批次疫苗接种;组织60岁以上居民集体前往社区接种疫苗,解决高龄居民疫苗接种难题。

附属小学开设“课后一小时”选修课

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优化“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基础教育资源。附属小学每周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附属实验学校持续实施“韶光计划”特色活动建设,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招募大学生担任课后辅导员,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推进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综合素质课程建设。

打造“美丽北理”校园

“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主题展览举行开展仪式(左)、在书院社区设立的“红色基因文化书柜”(右)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持续优化校园文化空间和文化设施建设。与良乡高教园区共建的“房山-北理工”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获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两校区同时举办“为抗战吹响号角——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主题展览,为师生群众提供优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在书院社区设立6个“红色基因文化书柜”,共投放党史、校史相关书籍700余册,师生可通过校园卡自助借还,提供便捷“红色阅读体验”。在两校区建设专业录音室、演播室,方便师生录制课程、制作评奖评优材料和影音文化作品。

对幼儿园楼宇外立面改造、家属区道路照明系统检修

“身到”基层、“心入”基层,开展宜居校园环境提质行动。对多栋楼宇进行外立面整治,完成校园主干道路灯照明系统改造,打造整洁明亮校园环境。对家属区社区党建广场和中心绿化带进行地面改造,开展楼道粉刷、楼体外檐和阳台立面修缮等修整维护工作,排查、检修家属区道路照明系统,促进家属区旧貌换新颜。

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建立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学校成立校园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执行例会工作机制,建立跨部门协同、解决复杂问题的长效机制,着力攻克校园治理、资源配置、基本建设、物业服务等领域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调配各校区房屋资源,深化后勤服务管理改革,做好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服务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