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张军: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
发布日期:2020-10-29 供稿: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吴楠 审核: 阅读次数: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的源泉在科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这对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高校作为原始创新的主战场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主动作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提升办学水平。
高校着眼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科技和人才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推动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释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没跟上。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更加注重基础学科建设,设置了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专业。高校应注重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推进学科交叉协同提质。一方面,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顺应国家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的一流学科,整合优势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和持续攻关。另一方面,推动教学科研融合发展。强化教育教学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双向互动,依托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一批研究设施,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一流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学生和教师始终是高校的主体,要以育人和学术为先,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主力军作用。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采用多种方式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完善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创造更加宽松的科研和学术环境,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开放发展之路。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面对个别国家在科技领域对我国的封锁打压,我们更要以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聚集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实施开放办学,聚四海之力谋划推动科技创新,吸引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更加自信地在全球格局中谋划发展,加强与相关国际联合机构、国际学术组织的合作交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使国际合作更加开放、更加多元。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领域,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贡献力量,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向未来,高校要坚持用一流学科、一流人才支撑“双一流”建设,坚持立足科技创新立新功,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大力强化基础研究,围绕国家安全、国计民生重点需求持续贡献创新成果,在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
(作者张军:为(中国)科技公司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