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敬业的楷模 ——记项昌乐教授

九州在线注册-(中国)科技公司

校报 〖第 668 期  共产党员风采〗 


     项昌乐现任车辆传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主任,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系统地进行了坦克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探讨了研究车辆动态性能的新观点、新方法,解决了动力传动系统动态性能研究的关键技术,形成了液力机械综合传动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用液力变矩器设计、制造和试验的规范和程序,研制成功系列液力变矩器,应用到多个军品型号上。近年来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了《坦克设计》教材;取得了5项部级科技进步奖,成为车辆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优秀带头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受到同事和社会同行的赞誉。为此,他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教师”、“国防系统511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勇挑重担,有一股闯劲

     1990年底,27岁的项昌乐正在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朱经昌教授不幸因病突然去世,留下大量未尽的工作,而教授生前所在研究室是我国军用车辆液力变矩器设计、研制方面的唯一单位。面临这一巨大损失和空缺,曾作为教授主要助手的项昌乐在研究室其他教师的热情帮助与支持下,毅然挑起了重担,从传动系统动态性能研究转向坦克用液力变矩器研究,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短时期内消化了教授遗留下来的全部资料、手稿、图纸,完成了全部案头工作;整理出了书稿;并带领课题组出色完成了国家科研项目。提起当年的情景,连外单位同行业的老专家都记忆犹新:“在压力面前、关键时刻顶得上,单位之间协调得当,试验现场指挥若定,工作安排井井有条,那么年轻,不简单啊!”

     2002年春节前,我校承担的某型号战车综合传动系统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断齿的严重故障,时任科研副院长的项昌乐又一次临危受命,与项目组同志一起日夜兼程赶到试验基地,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处理解决出现的问题。他一方面连夜安排运送备机保证试验,另一方面,为了尽快找出故障的原因解决问题,在没有买到火车票的情况下,谢绝了试车队的极力劝阻,租车上路返校了。大兴安岭,被大雪覆盖着,白茫茫的一片,辨不清方向和道路,随时可能发生危险。整整5个小时的雪上颠簸,终于抢出了时间,提前一天返回学校。返校后,项昌乐立即组织教授们进行故障分析,首先统一思想,他说“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顶不住,解决不了出现的故障,将影响整个武器系统的成败,我们将在兵器行业站不起来,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渡过难关,为我国的武器装备提供可靠的传动装置!”。话语不多,掷地有声。教授们拧成一股绳,课题组动员起来了。在项目总体组的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拿出了技术方案,提出了解决途径,经过三个月的台架和道路试验验证,问题终于得以解决,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后来的定型试验过程中,我校负责研制的传动装置是整个武器系统可靠性最高的部件之一。该项目的攻关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校在军用车辆传动领域的优势地位,为学校今后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奠定了基础。         

抓住机遇,有一股韧劲

     2002年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刚刚成立,适逢“211工程”二期开始论证,作为院长的项昌乐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发展的机会,而且是振奋学院士气,凝聚人心的机会。他及时召开学院动员会,召集学科带头人、教授、骨干进行充分讨论,并从学院学科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建设方案。同时动员全院的力量进行各项准备,终于高质量地通过了教育部的项目评审,也使学院经受了重组后的第一次考验。

     项昌乐对于学院发展的机会具有十分敏锐的洞察力,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上不断地与咨询机构、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汇报,对下认真组织发动机和传动的有关专家充分论证,经过近两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赢得了动力、传动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了1.5亿的建设经费,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更多的发展空间。 

     忘我工作,有一股拼劲

     项昌乐留校不久就成为军用车辆工程学科的科研骨干,至今已有十几年。在周围人的眼里,工作忙、任务重却又总是对工作追求系统扎实就一直是他的特点。这些年来,他作为军用车辆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在车辆总体及传动等研究方向带领教师开展了大量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负责多项重要的预研项目,包括主持国家“某工程”武器装备型号分系统项目。为高质量完成大量不同特点的工作,他只有更多地挤用休息时间,付出更多精力。为了工作而废寝忘食对他来讲是十分经常的事情,以至于他的妻儿连与他一起吃顿晚饭都成了奢望。由于工作任务很重,他耽误了一次次假日里同家人团聚的时光,失去了儿子出生后照看妻子的幸福,错过了父亲临终前再见一面的机会。是他无情吗?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人,他是把对家人的无尽深情融入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和深深的爱。

     遇到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他更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出差途中,他突然发现自己出现血尿,同事们得知此事后都很担心。回来后的两天,为了按时完成学院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仍整天在办公室坚持工作。尽管同事多次苦劝,他只是很平淡地说:“我也挺担心的,但学院的事不能耽误,这件工作我掌握全部情况,必须主持完成它。”现在大家回想起来,既庆幸几天后他的检查结果排除了大病可能,也依然为他当时的言行感动。      

做人做事,有一股实劲

     为人诚实、工作踏实是项昌乐做人做事的风格。在军用车辆传动领域,项昌乐的实干能力和学术造诣是有口皆碑的。行业中的有些科研工作,在涉及到我校时,有时只有他出面才能解决,并且只要他一出面就能解决。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他业务能力的信任,对他在科学研究上一贯踏实作风的肯定。依靠勤奋的工作和深厚的业务功底,他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其中包括主持研制成功不同功率的系列液力变矩器,获得多项部级奖励,撰写了“坦克传动”等专著和教材,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

     项昌乐深深意识到,无论作为学科带头人还是院长,不仅要自己干,而且要创造条件,领着大家一起干。因此,他特别重视集体在科研中的作用。从他任科研院长时开始,联系承接的科研项目他都组织和带动相关的教授和年轻人来完成,让大家分别做项目负责人。特别对于年轻人的培养,他更是下了一番心血。他大胆启用青年教师作为高新工程的分系统总师、项目负责人,充分相信他们,把他们推到第一线,放手锻炼他们,让他们承担重要的工作,创造了很多机会,推荐他们参加评审会、鉴定会、研讨会、分析会等,碰到问题再加以指导。经过三年的研究工作,使他们在企业和研制系统内得到了认可,成为年轻的专家。

    项昌乐始终以自身的奉献教育着身边的学生,影响着周围的同事;在大家眼里,他是一名十分平凡敬业的教师,而他的师德和人品则有口皆碑,他是新时期教师党员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