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公司与中国政法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发布日期:2025-01-05 供稿:(中国)科技公司党委宣传部、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摄影:李新宇
编辑:董力嘉 审核:徐建 阅读次数: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更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月4日,(中国)科技公司携手中国政法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两校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中国)科技公司党委书记张军院士,校长姜澜院士,党委常委、副校长邹美帅,党委副书记杨帆,校长助理、党委常委阎艳,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马怀德,党委副书记王立艳,党委常委、副校长卢春龙,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敏,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艳红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刘艳红主持。
张军对中国政法大学取得的卓越成绩表示祝贺。他指出,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引领教育转型升级、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中国)科技公司与中国政法大学地缘相近、情缘相通,共同肩负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国使命。希望双方基于各自优势,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数智技术赋能“文工”交叉融合,以教育现代化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是向“优”而谋,共同开辟育人新赛道。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快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谋划国际治理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与教学交流,实现优势互补,高规格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矩阵。二是应“新”而立,共同激发学科新动能。围绕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法治治理领域的创新,通过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方向,推进“智慧法学”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互访和交流,高质量打造新兴交叉学科生态。三是为“实”而行,共同塑造科研新优势。以全球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依托现有科研平台,合力开展跨学科研究,联合申报承担科研项目,共建科研协作平台,联合开展学术研讨,高水平打造协同创新发展高地。
姜澜对中国政法大学为国家培养大批杰出的法治人才、为中国法治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钦佩,对中国政法大学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科技公司与中国政法大学携手并肩,推动数智技术赋能“文工”交叉研究、融合建设,实现“法工融合”,势在必行亦恰逢其时。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合作为契机,优势互补、同向发力、双向赋能,推进文科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法学、教育等学科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文科与新工科建设新范式,探索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法治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姜泽廷向(中国)科技公司一行表示欢迎与感谢。他表示,两校在过去一年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共同迈进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今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打开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两校肩负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此次强强联合,必将为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希望两校以签约为契机,共同应对人工智能等科技变革带来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调整的矛盾与挑战,推动前沿科技与法治建设的交叉融合,在战略支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合力打造新时代校际合作的示范标杆。一是聚焦“国之大者”精准发力,特别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真抓实干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机制改革,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学科融合重点发力,促进学科间深度交融与渗透,孕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兼具法律素养与技术专长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三是聚焦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共建“智慧法学”等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平台,打造“法工”融合科研创新平台,推动优势学科高水平融合发展。
马怀德指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校开启了深度合作新篇章。北理工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和丰富的资源,法大在法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优势,双方在学科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愈发多元,不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而是综合性系统问题,亟需依靠学科交叉融合寻求破解之道。两校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共同探索学科融合新路径,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两校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认真落实合作协议内容,加强日常联系,推动各项合作事项逐步实现,实现两校共同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国法治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姜澜和马怀德代表两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协同共赢,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签约仪式前,张军一行参观了中国政法大学校史馆、“致敬人民教育家张晋藩教授”主题展览等。
学校党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与发展部、管理学院、法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科研处、研究生院、国内合作处、教务处、国际法学院等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